2020年12月21日下午,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节日创意大赛主题发布会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隆重举行。发布会以“中国节日新文创”为主题,邀请清华大学校方领导代表、清华大学校友代表及关注、支持和参与文创产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探讨文创发展的新趋势、新路径。现场发布了中国节日创意大赛及主竞赛单元,以及春节共创行动。
(中国节日创意大赛主题发布会海报)
中国节日创意大赛是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天地文化基金会、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中央美院国礼艺术中心支持,清华大学文创院创意开放平台C-LAB承办,清华校友总会文创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学生文化创意协会、水木乐创协办的新型全国创意大赛。
(中国节日创意大赛主题发布会活动现场)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节日创意大赛组委会主任史宗恺,人民日报社《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王翔宇,清华大学校友办公室主任、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唐杰,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孙大鹏,清华大学文创院执行院长胡钰,中央美院国礼艺术中心主任吴永平,澳门自强文创智库理事长胡达忠,中华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澳门文创综合服务中心执行董事吴慧群,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指导中心主任廖莹,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名誉会长、清华校友总会理事、清华大学文创院C-LAB主任、中国节日创意发展计划发起人兰春,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殷秩松,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秘书长胡书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哲和来自清华大学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以及全国文化单位、新闻媒体代表近百人出席了本次活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中国节日大赛评委会副主任李哲主持发布会活动。
(现场领导嘉宾)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节日创意大赛组委会主任史宗恺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中国节日创意大赛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第一、不是创新,而是要固守。所谓守正的概念,我们怎么样在梳理绵延几千年文化的基础上找到那些最展示我们这个民族特征的要素,要坚守它,无论受到异族的外侵,无论受到强大的技术应用的挑战以及我们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受的一些自身内部的打击,我们要传承和坚守它,所以我们现在所做的文化这类的工作第一是要坚守,是要固守,守正,并不是在当今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代,所有事情都要求新,文化的第一件事是要守正。我们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用两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建立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第二,需要做融合。当看到我们这个文明最近两百年的时间里方方面面受到了其他文明的深刻影响和改变的时候,我们怎么样能够去做融合一类的工作。第三,做与时俱进的工作。他强调,传承、融合、出新,这样的工作对清华来说能承担这样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对中国整个社会有积极的意义。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节日创意大赛组委会主任史宗恺致辞)
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总编辑王翔宇在致辞的时候说:这次清华大学联合社会各界以可持续多样化的赛事活动探索中国节日创新创意发展,体现了中国顶尖学府的责任和担当,更以东方文化创意未来时空、节日语言链接世界文明的构想,将中国文化的价值提升到了更广阔的愿景中。期待着不远的未来我们的国人尤其年轻一代能更加了解我们的节日风俗,投入到我们的节日体验之中,并通过中国的节日进一步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建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中国节日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也能够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通过节日喜爱中国文化,开创文明沟通共享的新篇章。
(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总编辑王翔宇致辞)
清华大学文创院创意开放平台 C-LAB 是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专项基金支持设立的创意创新人才和项目发现的培养平台,是清华大学三创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C-LAB 主要依托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院系共同支持建设。
活动现场,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名誉会长、清华 C-LAB 主任、中国节日创意发展计划发起人兰春发布清华 C-LAB 整体战略。他说:在清华学习七年多的时间里,从在校被教育到萌生对教育事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时隔三十多年满怀初心再出发,回溯到文化层面,在母校清华新百年发展理念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目标指导下而推出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开放平台C-LAB,更是积极响应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35年中国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建设目标下的一次实践,希望在教育上造就中式文创基因,引领全球文化创意的新范式,将产学研三位一体融合取长补短,重构初心,为世界文化创意领域带来新的可能性。他表示,第一平台构架战略,清华C-LAB运行机制是将教育和培育双重理念融合双管齐下,统领全球,模块化的横向发展架构,打造教育思维,实践激发可持续创新三大工作板块,最终达到通过清华C-LAB平台化的运转机制切实增强教学研究、培育人才、产业实践、社会创新等各模块间的协同生态,充分调动各计划人群中的思想碰撞,提高互动性、参与度、活跃度,从而激发人才创造力的活性。第二平台服务战略,清华C-LAB自创立起秉承清华文创院因文创更美好的初衷,以全球问题中国智慧的命题来规划和搭建平台的发展,一方面清华C-LAB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等问题开展探索研究,一方面清华C-LAB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为共享的国际合作战略,为此清华C-LAB将致力于建设开放多元文创生态,搭建中外文化创新创意创造性人才沟通协作的桥梁和平台,引导中外专家学者人才聚焦全球问题,通过跨学科跨地区跨领域的比较学习思维来看待和分析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未来清华C-LAB将不拘泥于线上和线下,以系统课题、工作坊、训练营、在线课程、组织赛事、研讨会、培训课、商业实践、游学研学等多样化的实施形式,服务于每一个未来的创新者。同时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各类技术和应用接入数字化平台,通过运营去吸引去发现去激活更多文化创意的创新者们,并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释放出他们持久的创新热情,让创新者们将清华C-LAB成为创新的最佳载体。
(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名誉会长、清华 C-LAB 主任、中国节日创意发展计划发起人兰春发布清华 C-LAB 整体战略)
(现场向C-LAB战略合作伙伴单位授牌)
清华大学文创院执行院长胡钰做了《找寻节日里的中国》主旨发言,他表示,中国人也天天在过节日,但是在过节的时候,大家总觉得节日少了些什么,过节的时候都会休息,会聚会,会购物,会送礼,但是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要过一个节,怎样过一个节。过了很多节,但是节日似乎仅仅有生理意义、社交意义、商业意义乃至与国际接轨的时尚意义,但是最缺少中国的神话神灵神韵,众多的节日可以是热闹的、休闲的但是却是缺少历史积淀与文化味道的,也就无法发挥传递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要做一个节日创意的活动,要让更多的人一起来讨论中国的节日。他强调,中国节日里蕴含了太多中国历史、中国智慧、中国快乐,从春节到元宵节,从中秋节到重阳节,从四季更替到24节气,都值得细细体味。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当代中国,我们可以从中国节日里找到疏解焦虑的方子,找到身份认同的引子,找到联络世界的路子。
(清华大学文创院执行院长胡钰做了《找寻节日里的中国》主旨发言)
(中央美院国礼艺术中心主任吴永平发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当代性转化探索》主旨演讲)
(微博泛文化艺术总监魏莉发表社交媒体与节日传播主旨演讲)
习近平总书记向来对中华传统节日和中华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和独特作用,赋予时代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活动现场,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秘书长胡书仁发布春节系列活动。其中,中国节日云妙汇、新浪微博节日ICON征集、“浮梁红守千年”—浮梁百村过大年、腾讯互娱“大吉大利中国年——数字IP节日创新体验”、清华文创院与央视网合作的“城市大联盟欢乐中国年”、奇迹智旅“中国福卡”等活动十分让人期待。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秘书长胡书仁发布春节系列活动)
发布会上,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C-LAB执行主任殷秩松主持了 “浮梁红,守千岁”浮梁百村过大年主题对话环节,他以清华文创院和浮梁县人民政府开展的深度合作为例,剖析了以乡创的理念助力浮梁乡村振兴的新实践模式,在实践中推出了乡创特派员的机制创新。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主持了“大吉大利中国年——数字IP节日创新体验”主题对话环节。
(“浮梁红,守千岁”浮梁百村过大年主题对话环节)
(“大吉大利中国年——数字IP节日创新体验”主题对话环节)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选择冬至日发布中国节日创意大赛是刻意之选,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古时候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据悉,中国节日创意大赛主要包括主赛、联赛和系列活动三种模式,围绕包括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节点展开全年活动安排。主赛由大赛组委会直接主办,2021年度主赛将围绕中秋创意进行,联赛是联合其他全国专业创意大赛设立专题赛道共同举办。大赛征集共分四大赛道,包括新内容赛道、新商品赛道、新玩法赛道和新业态赛道。立足当代生活方式,鼓励年轻人、创意团队、创业团队共同参与,在传统文脉中汲取营养,在内容和形式上鼓励创新。
主办方表示,中国节日创意大赛将以“东方文化创意未来时空,节日语言链接世界文明”为愿景,旨在立足大中华文化圈,覆盖全球多场景及在地性参与,在历史与未来、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汇点上,发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势,将大赛塑造成为覆盖全年的主题化运营品牌。以平台聚合创意和人才,通过推动多维度、高水准的学术研究和可持续、多样化的赛事活动,为“创意者”赋能,为传统节日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当代思考和创新贡献,力争将大赛成果转化成生活实践,让当代中国人过好中国传统节日,提升社会民众美好生活品质。同时,通过中国节日语言对话世界文明,开创文明沟通共享的新篇章、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