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能漂洋过海行天下,大概要从这些事说起!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无信不立,企业和企业家更是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企业家要同方方面面打交道,调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没有诚信寸步难行。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面朝大海,历史上的闽商曾漂洋过海“行天下”,业无信不兴,市无信不旺,无数闽商从 “以诚待人”“以信为本”中获取力量,活跃在中国和世界的经济舞台上。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以诚信闻名天下的闽商,一起感受“敢赢善拼,诚信为本”的闽商精神。


1


    郭有品(1853-1901年)


郭有品,漳州榴阳郭氏后裔。17岁漂洋过海前往吕宋(今菲律宾),成为“侨批”机构的一员。1880年在故乡流传村创办了漳州第一家批馆——“天一批郊”,主要经营吕宋与闽南之间的华侨银信业务。“天一批郊”的成立,比1896年成立的“大清中华邮政局”还早16年。

建筑精美的漳州天一信局

“天一批郊”开办后,每批银信均由郭有品本人亲自护送。在一次护送侨汇途中,船遇台风突袭,沉没大海,全部银信顷刻付之东流,所幸郭有品获救。返乡后,他便变卖田亩家产兑成大银,凭衣袋中仅存的收汇名单款项一一赔付,此事在南洋华侨中传为佳话。从此,郭有品的名望誉满南洋,华侨深为信任,都乐于通过“天一批郊”汇寄,“天一”的业务与日俱增。


2


    欧阳康(1866-1942年)


欧阳康,生于清同治5年,小时候当过学徒,后继承祖业,接管了家族企业。1885年,欧阳家族在台江上下杭开设生顺茶栈,主做花茶,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一年销售量达2万担,产品远销欧洲。欧阳康接管生顺茶栈生意后,表现出不凡的胆略与才能,成为名闻遐迩的“东南茶王”。

1938年8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福州总队在生顺茶栈正式成立,团结爱国进步青年,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至1949年8月,生顺茶栈都是地下党交通站。日寇占领福州后,逼迫欧阳康出任日伪控制的“福州总商会”会长职务,欧阳康称病拒绝并大义凛然说“宁死不当汉奸”。

生顺茶栈旧址外景

作为茅茶帮之王,欧阳家族诚信经营的法度体现在茶叶生产、供应的各个方面。在茶叶的生产方面,生顺茶栈严把茶叶生产拣筛、焙烘、窨花、起花、匀堆、装箱等道道工序,保证产品质量;在茶叶的供应方面,生顺茶栈让利于山客,多先借款,以安茶农之心,且茶栈不涉及茶价涨落之事,常照时价补差价给山客。因为茶品好、信誉好,生顺茶栈生意日隆,欧阳家族很快成为福州的大茶商之一。


3


    陈嘉庚(1874-1961年)


陈嘉庚,同安县集美社(现厦门市集美街道)人,伟大的爱国华侨领袖、杰出的实业家、教育事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陈嘉庚也以杰出政治家的身份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积极参与抗日救国,筹款救灾,抵制日货,感召募集巨款支援祖国的长期抗战。陈嘉庚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1942年日寇攻占新加坡,他被迫避难印尼,却置生死于度外,作诗明志:“爪哇避匿已两年,潜踪难保长秘密,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敌。”1940年,他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历访重庆、延安等地,并发表演讲,盛赞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的新气象,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陈嘉庚纪念馆
陈嘉庚长期在新加坡经营实业,是东南亚的“橡胶大王”和著名的大企业家。陈嘉庚始终坚持诚信经营理念,为人所称道,特别是其“代父还债”的举动,既维护了父亲的声誉,也展露了自己的诚信品格,在新马华侨社会引起热烈的反响。1904年,陈嘉庚父亲经营的企业倒闭,负债20余万元。“父债子还”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尽管当时新加坡法律没有“父债子还”的规定,但陈嘉庚还是毅然扛起了这个重担。独立经营后,但凡经济稍有好转,陈嘉庚就会拿出大部分家当替父还债。经过一番艰苦奋斗,陈嘉庚以罕见的轻财重义的气魄,陆续还清了父亲所欠债务。他的“孝”和“义”,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的一段佳话,获得华侨社会的认可。

4


    胡文虎(1882-1954年)


胡文虎,被誉为“世界万金油大王”,与其胞弟胡文豹共同继承父业,先后创制了万金油、八卦丹等成药,畅销各地。胡文虎热心公益事业,致力于救国济民、振兴文教,先后在国内外办13家中英文报纸,对促进抗日救亡、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宝贵贡献。

胡文虎的另一创举——“星系”报业,乃胡氏家庭独资经营的产业,遍布东南亚、香港地区和美洲,形成了一个星系报业。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帝国主义围攻南京时,新加坡《星洲日报》社论说:“国家存亡,在此一战”。皖南事变时,香港《星岛日报》把共产党的声明写进社论里。

胡文虎创办的“永安堂”广告

胡文虎的父亲胡子钦生前在缅甸仰光开中药店,去世时欠下了香港药材行很多钱。这些药材行的老板都担心,胡子钦一死,所欠账款就收不回了。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胡文虎办完丧事后,主动代父还债,他的这一举动赢得了中药业同仁的信任和赞誉。胡文虎创立的虎标永安堂的福州分行设在台江上下杭,其中第一条堂训就是坚持诚信。


5


    邱映光(1891-2010年)


邱映光,出生于福建永安一户农家,1933年秋,邱映光举家迁居南平,他在延平中山路开设邱森泰商行,经营木材采伐运销业务。因秉承父亲“诚信待人、勤慎处事”的信条,邱映光逐渐成为闽西北木材行业的翘楚。邱映光经历了清朝末年、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和新中国4个时期,传奇的一生印证着他的赤子爱国心。


邱映光捐献建盖的永安二中教学综合楼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邱映光出任南平县木商公会理事长,担当起了为抗战筹备木材的任务。木材是闽西北主要经济资源,从事木业及相关行业者达50多万人。时任理事长的邱映光肩负重大责任,承诺负责征用木材,抗战期间向南平木商公会提供木材的数量多达27万余筒。每次征用,邱映光经营的邱森泰商行总是领头承担,共计分摊7万余筒,约占总数四分之一。虽然时逢战乱,他办事有条不紊,机敏果断,为地方和抗日作出贡献,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6


    李光前(1893-1967年)


李光前,祖籍泉州市南安市,杰出的华人实业家、教育家和慈善家。辛亥革命爆发,李光前积极响应,他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积极支持陈嘉庚出面领导筹款抗日工作,并率先捐资,还担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席,为国内抗日筹款筹物。李光前一生热心公益,为中国和新马地区的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被誉为“星马一代完人”“南国之光、华社先贤”,周恩来总理曾接见并对其爱国爱乡之心给予高度赞扬。

李光前捐建的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

1928年,李光前在麻坡创办了第一家企业——南益橡胶公司,创立了“诚实、信用、严明、谨慎”的南益企业文化。李光前常训诫公司职员,不可欺骗顾客,如发现有欺骗行为或秤货物时做手脚,公司除赔偿顾客损失外,将对有关职员警告或调离。诚实换来信赖,每遇到困难,李光前都能得到朋友的鼎力帮助。他得到银行界的大力支持,使企业稳度难关,化险为夷,重振生机。


7


    蔡友兰(1901-1991年)


蔡友兰,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父亲蔡家贤于清末与湖南林姓商人在下杭路合资经营“福晋春”鞭炮商行。蔡友兰接手后将商号改名为“蔡大生”商行,独立经营鞭炮的大宗批发和土特产品及进出口业务,获得福建“鞭炮大王”称号。

1944年,日军第二次侵占福州,蔡友兰迁到南平,日伪以福州调节处处长之职和3000两黄金利诱他,遭蔡友兰拒绝,他坚决不当汉奸,保持民族气节。

福州市商会旧址,蔡友兰曾担任商会会长

蔡友兰牢记父亲以信立商的教导,抓住机会在湖南、江西设立了钱庄,发行30万元的纸票,信守纸票可随时兑回银圆的诺言,为客地商家所信赖。由于他信誉好,许多商人愿意保存“蔡大生”纸票在市场上流通,为他增加了大笔的流动资金,使他生意更为红火。蔡友兰一直教育子女和从业者:“做生意不一定要本钱多,主要是靠自己的本领,关键是讲信用。中国有句俗话‘季布一诺千金’,说一句话要算数,信用值千金。”

 

8


    徐建禧(1902-1980年)


徐建禧,出生于莆田县水办乡,后随父迁居福州上杭街。1934年,徐建禧承继祖业,于油巷下(隆平路)开设广芝林药行。

徐建禧积极参与抗日救亡,组织剧团开展义演和募捐活动,积极宣传抗日战争的意义,参与“福州地方防护团”任副团总,帮助维护福州的社会治安秩序,与全市人民一道迎接福州的解放。

广芝林老药方

徐建禧恪守祖训“信用第一,质量至上;药真价实,童叟无欺;选料精良,遵古炮制”,十分讲究职业道德。徐建禧对病者负责,严把配药关,药经老药工(师傅)核讫才可出店,对药味先煎、后入、冲服、另炖等都作具体交代。在产制丸散、丹膏、片剂中,徐建禧坚持按照祖传古方炮制,注意吸收民间秘方、验方,采用地道药材,一丝不苟地按照操作规程与工艺环节。此外,还对药材拣、洗、晒、烘、焙、炮制与保管、贮藏,都有严格的要求。药行深得病者的信赖,其信誉冠于同行业。

来源丨品牌闽商

Baidu
map